制砚名家

制砚名家顾二娘的“凤翔九天”

  顾二娘为一代制砚名手,操业20余年。但生平所制砚不及百方,传世珍品甚少。北京故宫博物馆中至今仍藏顾二娘的佳作。

  笔者有幸见识了顾二娘的“凤翔九天”砚。该砚长约18厘米,宽12.5厘米,厚2.6厘米,康熙水坑端石。质细嫩若小儿的肌肤,微有脂肪感,呵气成晕,发墨如油,下墨无声。以手指叩之发声“啪!啪!”然如叩木之声。色青灰中遍布胭脂火捺,风情万种,娇艳若醉酒贵妃脸上的红晕。又若出水之芙蓉而稍暗。于砚面上敷一层水,浮光沃之内有灰黑细小点沉浮其间,恰如湖塘中之萍藻浮动,若隐若现,若沉若浮,静中寓动,此微尘青花,水坑端石中之佳品发墨之原由也。砚之左侧有石皮,自然斑驳黄中泛红,犹如橘皮,此早期“东洞”水坑之表记也。由此可证其为清初康熙时水坑之端石佳品。

  该砚的雕刻以石就形,砚上端稍狭,下端偏宽,左右二侧较直,类似等边之梯形。砚正面雕一飞凤,张开羽毛丰腴的美丽翅膀,正好包裹住砚堂,凤头微低下作砚池。砚背亦然,中间留出复手,四周有凤背,凤翅和祥云围绕,结构上正背相呼应。其雕工精细入微,凤翅的翱翔,羽绒的纤维,羽毛的长短,蜷曲,正背,阴阳皆处理得井井有条,丝毫不觉得紊乱。又根据砚石天然石理的跌宕起伏,将凤翅的质感显现出来。相比之下祥云的雕刻刀法圆浑,而有灵动感,盘曲绸缪如飞天仙女身上飘拂之绸带彩虹。砚背复手中有铭文:分两部分。前部文曰:“承蒙翰墨,报国文章,振凤毛于池上,俾沐浴乎古香”。以隶书出之,蚕头燕尾,笔法严谨,有汉礼器碑风韵。后部文曰:“感其工之精,思之深,挥洒之下宛如凤舞鸾翔于毫楮朗月。杰人识”。以精美小楷出之,晋唐之气溢于其中。隶楷皆具清初馆阁体的特色。考杰人者,吉人也,名林佶。生于1660年,卒年不详,字吉人(杰人)号鹿原,福建侯官人。康熙五十一年(1712年)进士,官中书舍人。工书,善篆隶,尤精小楷,于砚石收藏考证独具慧目,凡水坑端石佳品,名人镌刻等往往多加题识,言论精辟,字迹秀丽,铭文与石质镌刻相辉映,可称三绝,嗣后,被历朝藏砚家视作珍品。

  砚背的左下角不经意处刻有一方小印“二娘制”三字细朱文,小篆工整秀丽,疏密相间有元人遗意。历来制砚家“刀下留名款”的为数极少,而顾二娘却是其中之一。从其留印款的风格特色来看,亦能反映出顾二娘篆刻功底的深厚,具文人金石气息,非庸工俗夫之辈也。此中“藏款”式的落款方式与当时寿山石印钮雕刻名家杨玉璇、周尚均等的风格如出一辙,从中反映出清初文房用品制作名家落款方式上的时代风貌。